易经相关历史人物

作者:河洛先生

   易经的历史人物有:

1.伏羲:是太古三皇之一,处于新时期时代晚期,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,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,创建了易学。

2.神农氏:即炎帝,也是三皇五帝之一,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,演八卦为64卦,制作了《连山易》。还奠定了中医基础。

3.黄帝: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,是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,也称为轩辕帝,创《归藏易》。

4.周文王:被囚禁时根据伏羲八卦演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,是《周易》的作者。

5.周公:是文王之子,为六十四卦创作了三百八十四爻辞。

6.孔子: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撰写了易传,简称“十翼”。

   陈抟(871年—989年),字图南,号扶摇子,赐号“白云先生”、“希夷先生”,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、养生家,尊奉黄老之学。后唐清泰二年(935年),隐居武当山九石岩。著有《胎息诀》、《指玄篇》等专著。后晋天福四年(939年),游峨眉山讲学,号“峨眉真人”。并拜麻衣道者为师,从事《易》学研究,著有《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》、《易龙图序》、《太极阴阳说》、《太极图》和《先天方圆图》等,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。北宋端拱初年(988年),仙逝于华山张超谷,享年118岁。

   邵雍(1011年—1077年),字尧夫,生于范阳(今河北涿州大邵村)。他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(今河南林县康节村),天圣四年(1026年),邵雍16岁,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(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),卜居于此地。后师从李之才学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与伏羲八卦,学有大成,并著有《皇极经世》、《观物内外篇》、《先天图》、《渔樵问对》、《伊川击壤集》、《梅花诗》等。嘉祐七年(1062年),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,自号安乐先生。出游时必坐一小车,由一人牵拉。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,两度被举,均称疾不赴。熙宁十年(1077年)病卒,终年六十七岁。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。

   京房(前77—前37年)是西汉学者,今文《易》学“京氏学”的开创者。字君明,东郡顿丘县(今河南省清丰县)人。

他师从焦延寿学习《易经》,并爱好钟律。汉元帝初元四年(前45年),他以孝廉出身,被任命为郎,并出任魏郡太守。他多次上疏论说灾异,得罪了宦官石显和五鹿充宗。汉元帝建昭二年(前37年),他弹劾中书令石显专权,但最终被下狱处死,享年四十一岁。

京房的三个弟子殷嘉、姚平、乘弘后来都成为了五经博士,继续发展京氏学。他著有《易传》三卷、《周易章句》十卷、《周易错卦》七卷、《周易妖占》十二卷、《周易占事》十二卷、《周易守林》三卷、《周易飞候》九卷等。

   易经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,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,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文化价值。

在商周时期,社会正处于由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转型的时期,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不断。在这种背景下,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可以预测未来、指导行为的方法,于是易经应运而生。据传,易经最早的版本是由黄帝的后代伏羲所创立。伏羲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,被认为是“三皇”之一,他创造了八卦图,用来表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人类的行为。后来,伏羲的后代神农氏又将八卦图发展成为了六十四卦,并编写了易经的最早版本。然而,这些传说的真实性难以考证。实际上,易经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,涉及到多个历史时期和文化传统的交融。

在夏代,人们所使用的易书是由伏羲演绎的,以艮卦为首,内外卦均艮山则取名连山易。伏羲依据自然的变化规矩,参悟天人关联。以符号,创立了先天八卦。改变了母系社会,制定了婚嫁制度,聘礼的时代就开始了。近亲不婚也让姓氏开始发展。

在商代,黄帝演绎了归藏易。坤卦作为首卦内外卦均为土,土为回归为收纳。则取名为归藏易。

在殷商末年,周文王依据时代变化,为六十四卦注解卦辞,又为卦内的每一爻添加了解释为辞。文王这一举动,为后人传承研学作出了重大贡献。因此称为周易。

春秋时期,孔子在研读易经之后,就创作了易传。对易经所包含的哲理做了进一步的细化,丰富其内涵。并注解十篇传记,影响至今。可称为简易。这种变化周而复始,无论你在地球的哪里依然如此可称为不易。


秦朝以后,易经的发展历程并没有停止。在秦朝,易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,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,而且在政治、军事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。同时,秦始皇焚书坑儒时,易经也因其重要性而得以幸免。

在汉朝,易经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推动。汉武帝时期,易经被立为官学,成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科目之一。同时,汉朝还出现了许多易经的注释和研究成果,如郑玄、荀爽等人的易注和易学研究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易经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理论体系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。在唐朝,易经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。唐朝时期,易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领域,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同时,唐朝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易经注释和研究著作,如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等。

到了宋朝,易经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宋朝时期,易经成为了当时学术界的主流思想之一,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。同时,宋朝还出现了许多易经的注释和研究著作,如程颐的《周易程氏传》、朱熹的《周易本义》等。这些著作对易经的理论体系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,对后世的易经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总之,秦朝以后的易经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易经得到了不同的应用和发展,其理论体系和文化价值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。